阅读历史 |

194我想给学校办个展览室(求一下票哈)(5 / 6)

加入书签

几样菜,主食要了水饺和蔬菜包子,带了一食盒回去。

每一样菜和主食都是用铝饭盒装,饭盒上有‘华东疗养院’的繁体字样,干净整洁。

不过味道乏善可陈。

当然这要考虑到王忆平时接触的都是调料,特别是如今有拌凉菜了,动不动就是重油重盐重佐料,把舌头味蕾给养麻了。

吃着饭他问秋渭水疗养院的展览室,秋渭水曾经陪叶长安去看过,于是便说吃完饭带他过去转转看看。

疗养院里的饮食保障充足,但是讲究节俭作风,打来的饭菜要吃个差不多,然后自己要洗刷干净饭盒给人家送回去。

四个人说说笑笑的解决了午饭,王忆和秋渭水一起洗刷饭盒,陈谷留下陪老爷子聊天,两人送了饭盒和食盒后去往展览室。

疗养院的展览室不大,占地面积可能是一百多个平方米,屋前有花、屋后有树,环境幽雅。

不过门可罗雀,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忙活着把一些字画、木雕之类的东西搬出来晒太阳,此外并没有人来欣赏疗养院收藏的字画。

想想也是,这会是午后,而疗养院接待的多是老干部,这会正是午休时间。

王忆去欣赏字画,看到一进展览室c位有一副诗词,他凑上去一看: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诗词豪迈奔放、笔迹力透纸背,但见宣纸上笔墨潇洒淋漓,一列列黑字纵横驰骋,如大军冲锋——

毛体狂草!

王忆在食堂已经震惊一次了,如今更是震惊!

这是什么神仙疗养院?竟然有这等墨宝!

秋渭水给王忆介绍道:“你应该猜到了,这是主席同志的亲笔诗,是陈元帅找他要来的。”

“工作人员说,当时疗养院刚成立,陈元帅想让主席同志给写一首诗词,但当时主席同志太忙了,新中国百废待兴呀,于是他便挑了在北戴河疗养期间创作的一首词给疗养院做贺礼。”

王忆连连点头。

这玩意儿要是能带回22年……

算了,带不回去,这种墨宝肯定会被保存的很好,一直留存于世。

他在展览室内一一看去,然后发现了好些宝藏,丰子恺的行书、吴湖帆的画作、贺天健的画作。

至于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作品也看到了,这些珍贵的作品多数都是官方捐赠给疗养院的,以丰富养病老干部们的精神世界。

展览室内有专人负责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是一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

小伙子收拾完了需要晾晒的藏品后走过来说道:“秋同志又来了?这位同志是?”

秋渭水笑道:“这是我好朋友,名字叫王忆,今天特意来看望我和我爷爷,他是一名教员,比较喜欢字画,于是我领他过来开开眼界。”

王忆由衷的说道:“确实是大开眼界了,这里的珍宝太多了。”

小伙子客气的自谦两句,然后给两人介绍起了每一幅字画的来源和字画主人创作他们时候的故事。

三人正在聊着,外面有人走来:“小赵、小赵,怎么又把收藏品给亮出来了?要小心呀,马上就是六月了,梅雨天气要来了。”

“梅雨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小心把咱疗养院的收藏品给淋湿了!”

小赵说道:“罗副院长您来了,我没办法啊,咱们储藏室里东西太多了,有些收藏品很占地方,这些字画无法很好的进行间隔悬挂。”

“储藏室不通风,字画挨在一起容易积攒潮气,我只能趁着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来晒一晒。”

罗副院长叮嘱道:“不能阳光直晒,会把画纸晒坏的,也会导致墨迹和油彩脱落。”

“所以还是把它们好好收起来吧,储藏室里的东西多就清理一下,主席像章是不是没被收购站的同志接走?不是跟县里的收购站联系过了,让他们接走像章吗?”

小赵小心翼翼的说道:“收购站的同志不愿意来接,他们说他们很为难,这些像章不好处理。”

听着两人对话,王忆心头一动。

主席像章?

疗养院里有不少这种像章吗?

而且看样子好像他们准备卖掉这些像章?

主席像章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一直到50、60、7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特别是在六十年代产量巨大,后来存世量也很大。

在22年这种像章也是一种收藏品,红色收藏品中一个大品类。

不过价格不高,除非是黄金品质或者有领导亲笔签名的特殊款式,否则一枚从几块到几千块不等,上万的很少,甚至价值能到几千块的也很少。

无他,这东西存世量太大了。

如果是单一一枚像章,王忆没什么兴趣,这时候听副院长和小赵的意思他们这里保有量挺大的,那王忆便来兴趣了。

他问道:“院长同志、赵同志,打扰一下,我听您二位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