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番外:夹竹桃【敬德帝x司空皇后】(八)(完(1 / 2)

加入书签

成婚二十四载,相处的记忆或喜或悲,或忧或伤。待尘埃落定,再次见到赵绍衡的时候,司空若嫣只剩下了感慨。往事如烟,岁月如沙。在赵绍衡的身上,时光是把无情的刮骨刀。记忆中伟岸的身影依然笔直,但男人形容枯槁,面色苍白,再无昔日的倜傥风流。“陛下。”司空若嫣自恍惚中恢复清明,朝他行礼。赵绍衡冷淡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若非你,朕绝无可能传位于拥有司空氏血脉的皇子。”帝王冷然道。“煜儿是陛下唯一的嫡子,五德俱全,文武双绝。”司空若嫣抬眸,老神在在地回复道。“立嫡以长,待陛下百年之后,合该传位给煜儿。”这样的话说出来其实可算逾矩了,但东宫之位本就是她的煜儿与生俱来所应得的。赵绍衡闻言低低笑出声来,声音嘶哑难听。“嫡出又如何?皇后不妨细数一下,大业史上有几个嫡出的皇子真正坐上那把龙椅?我朝推崇周礼不假,然……呵。”他自己便是一介庶子强势压制嫡出的弟弟,机关算尽夺得皇位。“所以陛下自小鼓动自己的两个儿子争斗?”司空若嫣面无表情地问道。“朕不信礼制,皇位唯有能者居之方能使我大业昌盛长久。”“那便更该是煜儿了。”赵绍衡轻轻扯动了嘴角。“若要认真论,煜儿,炫儿,皆非皇位首选。”无他,皆因这两个皇子背后的母族太过强盛了。“北魏为防外戚专权曾一度推行子贵母死的制度。古今往来,汉朝颠覆,晋朝国弱,皆有后族干政之由。”他不紧不慢地言道。大业历代君主都熟读史书,捧着各朝覆灭的典籍引以为戒。赵绍衡已有许久不曾与司空若嫣这般畅言了。司空若嫣冷笑一声,险些甩袖离去。“陛下说得好似当初是被迫迎娶臣妾似的。”“……是朕,求娶的阿嫣。”赵绍衡叹声道。“朕当初急于渗入军权以备夺嫡,后作茧自缚,唯有重新平衡后院以抚慰八方。阿嫣,你是朕的发妻,与朕风雨同舟二十四载,朕亏欠阿嫣良多。百年后,唯有你我要合葬于帝陵。”子以母贵。因为赵承煜是司空若嫣为他生的儿子,他自来便多有偏爱。他防备打压渤海王府,却未曾想过行兔死狗烹。在这点上,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司空若嫣皱了皱眉。“若说亏欠,陛下最亏欠的人该是蓝氏。”她纠正道。以及那些埋骨深宫的红颜。一个女人半生都被自己的丈夫当作博弈的棋子,就连她的儿子与家族都被算计其中。即使司空若嫣不喜欢蓝氏,也感慨对方半生蹉跎。赵绍衡怔住片刻,面上阴郁一闪而过。“朕不曾亏待过建国侯府。”司空若嫣只觉好笑,赵绍衡这句话无甚底气呀。“……况且。生既不同衾,死何须同穴?”司空若嫣冷不丁地问道。“你不愿意与朕合葬?”赵绍衡脸色大变。因为怒火攻心,他爆发出剧烈的咳嗽。“陛下还是保重身子,百年后的事且日后再说罢。”司空若嫣见状,便转身到门外找寻太医。“母后不愿意与父皇合葬?”从乾清宫走出来,赵承煜面色怪异地询问司空若嫣。“他那破身子,还有心思与你瞎扯。”司空若嫣轻嗤一声。虽说宫中的太医为了谨慎,总能把叁分疾病说成五分,但他们平日里可不敢轻言帝王寿元。这一次,赵绍衡是真正伤及根基了。司空若嫣心烦地揉了揉眉间。“……父皇说日后儿臣若是不把您二人葬同穴,他百年后将不得瞑目。”赵承煜如实禀报。还真是执拗。“人死如灯灭,尘归尘,土归土。随他。”司空若嫣摆摆手,一脸眼不见为净。敬德六年八月,皇帝复立次子为太子,尔后以整顿宫闺为由,遣散了宫中妃位以下的无子妃嫔,令她们回归家中自行婚配。其中,淑妃被褫夺妃位,降为未等答应,遣去元太后宫中侍疾。除了五皇子外,皇帝分封诸子,将连同昭王之内的皇子全都派往封地,无诏令不得归京。留在宫中的妃嫔与未婚公主也被下达旨意,以李答应为警戒,日省自身。众妃嫔公主惶惶不可终日,遂深居浅出。待处理完诸事,赵绍衡终于得闲处理儿子们的终身大事。看在昭王安分的份上,他给昭王择了太常寺卿之女为王妃。太常寺卿官拜叁品,掌宗庙祭祀,于一个夺嫡失败的皇子算是一门体面的婚事。然后,许是出于不服气。赵绍衡在给儿子与那乔二赐婚的时候,他故意抛出两个侧妃人选。但他的儿子当真倔强,一举回拒了。下朝后,在乾清宫侍疾的皇后丝毫没有给他留面子。“活该。”司空若嫣在一旁凉凉道。“臣妾早便说,煜儿与陛下不同。”

这话说的好似她引以为傲的儿子没有他这个父亲一半血脉似的。儿子与他最大的不同,便是拥有司空若嫣这个心性豁达的生母。“喝吧。”司空若嫣把药碗递给他,没好气地道。药的苦涩味飘散开,他失声哑笑。“阿嫣如今都不哄着朕了。”赵绍衡佯装叹息。当初他在景文帝跟前使了苦肉计的时候,司空若嫣尚且会一勺一勺地喂他喝药。如今她竟是连敷衍都省了。“臣妾惶恐了,陛下乃是一国之君,臣妾怎敢逾矩?”司空若嫣懒洋洋地道,抽空瞟了对方一眼。宫中清净了许多,但如今连个侍疾的宫妃都找不出来。蓝氏多年筹谋成空,日后还得留在宫中作为牵制自己儿子的质子,情急之下气病了。其他的妃嫔公主们更加不用说,日日缩在自己的宫殿里唯恐被祸及遭清算。有几名公主的生母甚至悄悄朝坤宁宫递消息,请求她为公主们择婚事。赵绍衡瞟了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