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章二十八 怪潭(上)(1 / 2)

加入书签

八月十六。夜。月盈。

南郊。明山。

山腰间,一名男子手扶着树干,喘气如牛尚未平复,却紧张地望向山脚。

山底灯火稀疏,皆是房屋里透亮出来的;朝下望并无火光灼灼晃动,证明没人马追上山。

男子暗自松了口气。通缉在案的他逃出长安城外,逃窜至明山,已是强弩之末,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令他全身紧绷,万分紧张。

明山较其他的山而言,甚是难行——只有进山一段小路是平坦的,随后就是绵延至山腰的乱石滩。滩里巨石乱布,皆有半人高,常是块挤到一处挡着前进之路;石头之间空隙很狭窄,推不动,而石底则是浅浅的流水,湿滑易摔。因而行走间需不断跃上巨石又爬下,再跃上另一块巨石,还需留意脚下水流免得滑倒。昏黑摸索间,男子足足行了近两个时辰方抵达山腰,已汗流浃背,气喘不止。

亦正因此山难行,马无法入内,人行亦不快,所以是逃亡最佳选择。眼下安全了,他如此想道,待平复气息,才转身继续走向山内。

行了一段坡路,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入了一片幽谷。月光清辉下,他看到谷中有一潭,听得水波微荡之声,顿感口干舌燥。快步跑向潭边,他伏下贪婪地喝了几口水后,定睛一看,才发现此刻清幽月华满谷,平静的水潭恍如一面铜镜,映出潭边树木倒影。

秋虫低鸣,微风轻拂,带了一阵凉意。

低头,他正欲洗洗脸,突然双手停在半空。

不可置信地睁大双眼,口张舌结,浑身开始簌簌发抖。

八月十七。昼。

住在明山山脚的樵夫王福如常上山砍柴。

虽然山路难行,明山山中之树木却甚是茂密,砍伐不尽,每回上山都大有收获。因而王福通常天微亮就上山,午时过后则下山,免得入夜后看不清道路而寸步难行(明山山势导致下山更麻烦)。一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劳作,活得平淡无奇,没什么大志向,周围的人也是同样普通的平民,也许他曾脱口说过:“日子太无趣,碰上什么怪事也好!”之类的言语,但肯定转念又忘了。

他绝没有料到,真让自己碰上一件纳罕之事。

如同之前那样,爬过乱石滩,到达山腰的王福进入幽谷里正准备伐木,却看到水潭边倒着一个人,静止不动。

莫非是死人?

王福走近,看到那人睁大一双眼睛,惊恐得脸容都有些扭曲;乍一看竟让王福打了个寒噤。喊了几声,踢了一脚,那人毫无反应,仍是一动不动。大着胆子,王福伸手探了那人的鼻息,察觉其许久都没有呼吸;再一摸那人身躯,已是冰冷僵硬。

——竟真的是一具尸体。

王福又打量了死者好一阵,隐约记起他曾在一张通缉令上见过死者的面相。

逃犯潜逃进山,王福一想至此,随即下山报案。官府很快派出仵作和士卒上山确认死者身份。

王福辨认得不错,那人正是犯下欺瞒之罪通缉在案的逃犯——董乍。仵作断定出董乍之死因却令人纳罕费解——不是中毒,不是受伤,竟是活活受惊吓而死。

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萧萧而肃杀。

清润着屋檐草木,却带着股凉风,透出几许侵骨的凉意。

待雨终于停时,淡雾仍未散,苍穹是灰蒙蒙的白。

树叶仍有水滴,如珠子般下滑,滴落到地面的石缸里。

由青石凿成的石缸外刻着卷云纹理,内壁长着些绿藻,浮着一朵碗莲菡萏,尚未成蕊绽放,亦未因秋凉而枯谢,孤单地在秋风中摇曳。

且说今日陈羲到访灵星楼,茯苓出迎,告之:“姑娘在后院采药,大人请在正堂稍等。”

“噢。”陈羲想着闷坐无趣,开口道:“那我能否也去后院?”

茯苓一笑,道:“可以。婢子带路。”

随后陈羲在后院看到身着窄袖鱼尾曲裾的端木圭正弯身采药,脚旁放一个箩筐,已盛了些他叫不出名字的草药。

行礼,寒暄几句后,陈羲看到了树下那石缸,饶有兴致问道:

“何时种了朵莲花在缸内?”

“种了有些时日了,只是仍未开花。”端木圭一边答道,一边从地面连根采下几株草药,又从藤架下摘下几段藤茎,手法甚是娴熟。

“呵,可是征得石缸同意才养莲在内?”陈羲微调侃道。

“灵星楼内一切之物听我调遣。”端木圭闲闲应道。

陈羲微微一笑,又问道:

“采的是什么草药?”

“绿的是银丹草(即薄荷),黄绿的是首乌藤(又名夜交藤)。薄荷有清醒提神、辛凉解热之效;首乌藤有安神定惊、通络祛风之用。喏。”

将银丹草递至陈羲手中,端木圭道:“嗅一下,是否有甘凛之感?”

陈羲嗅了一下,一阵凉薄之意侵入头脑,倒是为之一凛,微微点头。

打量着银丹草,细长的茎,绿色的叶,背面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